Original
2016-07-08
庭前独角兽
庭前独角兽
獬推事按
首届上海法院十佳青年的评选顺利落下帷幕,但故事并没有完结。“庭前独角兽”专访了“十佳”们,请关注“十佳青年养成故事”。追寻美丽的法律人生采访何云的时候,问及业余时间喜欢做些什么,她说,“逛街”,几乎脱口而出,不假思索。为什么呢?平时坐在庭上,穿着法袍,庄严肃穆,有空的时候也希望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摩登一下。热爱生活才会热爱工作,她一直在寻找更好的自己。生活因阳光而绚丽 生命因热爱而精彩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法官 何云 保送北大,打开法律的视界2006年何云被保送到北大法学院,开始法律硕士的学习。从本科外语专业转到法律专业,是一次重大的跨越,但她乐在其中。北大为她的法律修习打开了一扇窗。最初想学习法律,不过是因为少女时代看完了能找到的所有的《名侦探柯南》,痴迷于香港律政剧:《法政先锋》、《刑事侦缉档案》,觉得搞法律这个行当酷酷的。但法学院的学习,完全颠覆了她对法律的原初印象。法理学第一堂课苏力谈电影《秋菊打官司》,在乡村,秋菊绕了一大圈,就是要讨个“说法”,而现代法律给出的答案却跟这个“说法”不在一个频道上。原来,法律的面目远没有想象的单一。苏力那本《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她读了很多遍,开始不太懂,后来慢慢了解到社会学调查的方法、更“接地气”的视角,这给她很大的震撼。还有一阵,何云特别痴迷宪法学,追着张千帆老师听讲座,有时甚至提前24小时占座。不同老师风格迥异的课让她印象深刻,一个从底层,一个从顶层,都给她带来启发。还有段时间,何云利用课余时间在国际交流中心当项目助理,期间跟很多国家的来访学生交流。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谈自己国家法律都给何云不同的思考,法律既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共同体,也有一些通用的规则。所以,她对国际公约和区际司法协助产生了兴趣,选择专业方向的时候,也因为曾修习英文,有英语八级的底子,选择了邵景春老师的国际商法专业。除了专业课,得益于北大开放的课程体系,她还有选择地去旁听了一些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课程,奔波往返于各个课堂。回想起当年所学,具体的知识可能印象不那么深了,但是提供的视角和方法至今仍在启迪着她。
懂调研的书记员,从基本做起2009年,和许多法科毕业生一样视法官为第一职业选择的何云通过上海公务员考试,来到上海二中院工作。何云说,因为生于浙江,在上海工作离家比较近,魔都是个开放的城市,可能关注到的法律问题比较前沿,充满挑战,她喜欢这样的感觉,而上海法院是最佳的结合点。本以为进入法院后就能立即跟随法官开始接触各种案子,准备好大展拳脚,然而,高楼围墙里的法院生活似乎有些单调与枯燥。何云被任命为调研助理,分在庭里的情况组,主要的工作就是撰写信息、调研及法宣材料。这让刚从学校出来,对审判实践充满好奇的她感到一些失望。“一开始觉得调研跟在学校里写论文没什么区别,”她说,“但后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慢慢入了门。不同于理论研究的沙盘推演,司法调研针对的是审判实践中的难题,而破解难题、寻找对策充满挑战,令人兴奋。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也让我找到了价值感。”有时候为了一项法律制度的实践构建彻夜思考,有时候为了打通法律逻辑的通道绞尽脑汁,但当因自己的灵光一闪而欢呼雀跃后,之前的抵触没有了,写起来也越发顺手和愉快。任调研助理一年半里,何云共撰写了98篇信息,发表了20余篇调研文章,对所在专业领域有了更深的了解。“开始我觉得这个事挺琐碎的,后来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地方,我总是善于找到一些价值点。”回顾书记员工作,何云笑笑说。传票、记录、归档其实是法律程序的体现,后来何云注意在工作中训练自己的程序规范意识,从打印材料到校对文书,从此“脑子里有了一根弦”。同时,何云也意识到当书记员其实可以是很好的观察者,只要有心,可以向身边的法官学习各种审判技艺,从看人看事、庭审掌控,到研究案情、分析争点,通过暗自揣摩,经过老师的讲解,常常颇有收获。回头看,开启职业生涯的这一段调研助理、书记员工作,何云心存感激,为之后的审判工作奠定了基础。 走上审判台,磨练审判技艺2011年,通过预备法官培训,何云成为助理审判员,正式走上了审判台。她所在的合议庭是涉外商事审判专项合议庭,负责办理的案件类型包括一审、二审涉外合同及公司法案件、二审普通商事案件及仲裁司法审查案件,案件类型复杂多样,审理难度比较大。正因如此,生性喜欢挑战的她,主动申请调入。面对复杂繁重的工作任务,她经常加班加点。有时候一个案件二十几本卷宗,一遍看下来眼睛发酸,可是看一遍哪够呢;有时候当事人陈述真假难辨,反反复复地去伪存真考验定力;有时候多个观点争鸣,如何取舍权衡,合议庭基本就开辩论会了。为了尽快补强审判经验的短板,何云没少跟自己较劲,有时候梳理问题时发现有没注意到的点,也是常常手心冒汗。走过这段路何云非常感谢二中院的人才培养机制,特别是青年法官导师制。她的第一位带教导师是时任民四庭庭长林晓镍博士,专家型法官,专长公司法,他精深的审判技艺和对专业的追求让何云印象深刻。她说,“庭领导放手给了我很好的平台,合议庭审判长给我把了很多道关,我很幸运,取得的成绩有赖他们的指导和帮助。”在何云的办公桌上,有一本橘色的办案笔记本,记录了她审理过的全部案件情况。在每一例案件后边有一个小框框,总结了案件审理中的难点与收获,有对法律条文的解读、举证责任的分配,也有对突发事件的处理。2015年5月13日,一个承揽合同纠纷案的纪录是这样的:“当事人提解除合同请求,首先让其明确解除依据,任意解除、约定解除还是法定解除,根据请求权基础确定审理内容。”何云说审判经验靠积累,技巧靠总结,“一万小时定理”成为专家。通过积累,何云摸索出一套工作方法,她自称为“两点一线”和“分类工作法”。“两点一线”是说在开庭前排除程序性干扰点,包括确认管辖、送达、举证期限等,确保顺利开庭,防止做无用功;开庭时抓住请求权基础与证明责任主线,组织双方进行针对性抗辩;结案时围绕总结的争议焦点展开论述得出结论。 “分类工作法”则主要用来解决对案件精打细磨的需要与结案压力间的矛盾,对时间进行有效管理。对于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则着重提高效率,及时审结,确保结案率;对于具有法律适用价值的案件,则可以花一些时间进行研究打磨,办成具有审判指导价值的精品案。凭借认真与勤勉,四年里她斩获了22次业务奖励,办出了不少“精品案”。何云觉得法治的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常常也不属于宏大叙事中的突然变革,而是在一个一个具体案例中一点一点突破。 追寻美丽人生忙碌了一天,何云脱下法袍,换上一袭长裙,穿上“恨天高”,走下法院高高的台阶,慢慢消失在魔都街头。她说,回家了,跟儿子有个约会,要扮得美美的。何云谈起时尚,谈起时装的时候整个人都神采飞扬。大学时候还当过模特走过T台,做过重要赛事礼仪小姐,甚至尝试过为时尚类杂志当学生记者。超爱那部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最喜欢不断挑战自我又追寻内心的安妮海瑟薇。她说,其实时尚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美丽是对人生细节与质感的追求,遵循内心,不断精进。逛街、健身、游泳,或者听听舒缓的音乐都是平时爱做也一直坚持在做的事。女人,就得美美的,保持状态,像花一样绽放。
Q&AQ:看到你办了很多精品案,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A:一个案件要成为精品案,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培育过程。首先要把这个案子审理好,运用科学的审判思路和方法,作出符合法律精神的裁判结果,这是前提。其次是调研要跟上,要有一个升华的案例效果。从整个过程来看,我觉得归纳起来就是“眼尖、笔勤、手麻利”:眼尖,就是有一种敏锐的案例发现意识,发掘案苗。什么是好的案苗?应当是具有审判指导价值,可以特别留意那些疑难、新类型的、具有统一法律适用价值的、适用新法进行裁判的案件,或者在认定事实或证据规则上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件。笔勤,就是保持一种研究的热情,发现好的案子之后,及时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和固定下来,形成调研文章,对审判思路、裁判方法进行总结。手麻利,就是一个精品案要在广泛发挥其指导价值,有好的案例平台,要积极进行输送,扩大案件的影响力。Q:好多人都评价你的庭审风格时都提到“气场很足的女法官”,你觉得女性做法官有什么优势吗?A:(微笑)我所在的庭室有好几位资深的女法官,她们在法庭上果断、干练,在生活中柔美、可亲,这种风格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气场很足”?我自己倒不觉得。但我觉得作为一名年轻女法官,应当要致力于营造庭审的美感:首先是刚性美,我们是法官,专业过硬才有底气,才能在法庭上展现出从容睿智的风采,赢得当事人的尊重;其次是柔性美,作为女性,在天性上更容易洞察当事人在法庭上的心理波动,进而适时地作出引导,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外柔情。 关注庭前独角兽 读法院人故事